计算机实测物理实验2014年讨论内容

>老师您好,我在做李萨如图时,在r=2kΩ时,两组数据都小于理论值,而且,其李萨如图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同。不知为什么 邓君元 14301050044 (202.120.224.114)

这个结果很正常,其实很多同学1kΩ时的结果一般也都是小于理论值(其实应该称作实际值)的,要从程序中李萨如图形是如何得到A值才能找到原因,回去你是想不出来的;不过你后面提到的“计算结果”我不明白指的是什么。 — 高渊 2014/12/09 18:17
老师您好,请问我做实验时为何李萨如图测出来的fai值一直比相移法测出的fai值要小呢?是软件自身的问题吗? /14301020035
是的,在方法二中利用李萨如图形得出相位差的过程中,要思考什么环节会造成相位差偏小,这个得在实验中对软件的处理方式进行思考观测,凭空很难想象。 — 高渊 2014/12/01 17:35
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第三个实验里,为使FFT频率与信号频率接近、在调试采样速度和采样长度时,为什么第一次把采样速度调到5000时对应的FFT频率与我把采样速度换成其他数值之后又换回5000时对应的FFT频率不一样呢?——马智聪
不能保证信号本身完全没有变化,即使没有这个因素,由于不同时间采样的区域不同,在计算分析上也会由于误差而产生细微的差别。 — 高渊 2014/11/26 17:01
老师您好!请问采样时间对fft频率的影响是体现在波形的完整统计波动上么? — 程国柱 2014/11/25 16:29
这句话写的很别扭,似乎是这么回事,但没直接说明你是想表达采样时间到底怎么影响了fft频率,能否解释一番具体意思? — 高渊 2014/11/25 17:59
老师您好!请问表2里面动态信号,静态信号是什么意思? — 程国柱 2014/11/22 11:55
分别对应正弦波和方波。 — 高渊 2014/11/24 13:31
老师您好!实验必做一的第四个的波形我测出来是直线,为什么会这样啊?需要重做吗?谢谢!
正弦波做出来直线当时就没有疑问吗,课上就应该及时问老师啊,信号源设置错误或者参数设置错误都有可能,重新到实验室做一下吧,一般周二下午1点。 — 高渊 2014/10/24 11:29
老师您好,我在预习过程中将不要求的实验原理与器材部分“3.通用实验室接口板、4.物理实验应用软件”两部分内容也一并抄写到了实验预习报告中,请问我需要重写吗?
没关系,不需要重写。 — 高渊 2014/10/23 10:19
老师您好!请问必做实验三中双正弦曲线以及李萨如法所得的相位需要计算不确定度吗?如果需要的话,那仪器不确定度该取什么值呢?
本实验不需要计算不确定度,实验内容中没有这个要求。 — 高渊 2014/10/13 10:51
老师我做题时发现很多题说100hz的方波采样长度为0.5s,可是实验过程中我们取的是0.05s,应该是怎样的呢
那或许是往年题目,仪器和软件都和现在的不一样。现在的软件取0.05s效果也不差,但是题目如果是单选题,那当然是0.5s更靠谱。毕竟从理论上来说,增加采样长度,是可以提高FFT精度的,当然在目前的程序中采样长度达到一定程度(比如10到20倍),再提高对于FFT就没什么显著的效果了。 — 高渊 2014/06/19 22:33
老师您好!请问一下必做二的自己设计采样速度的试验中,测量100Hz方波的FFT频率,选取2000点/s时得到100.001Hz,但是选20000点/s时得到的是100.199Hz,误差反而变大了。这应该如何解释? — 印俊 2014/05/25 01:00
这与数据采集卡产生的方波本身质量不佳有关,也说明对于FFT来说,采样速度不是取得越大越好,当然20000下的波形肯定比2000下的波形更完善一点。 — 高渊 2014/05/26 09:28
老师您好!想请问一下在测RC电路的相位差的方法一(峰值时间差法)中计算时,感觉t2的值用t2那个峰值和左右的两个峰的值的取平均数算得的值会更准,不知道可否将仪器朝这个方向改进呢?另外t3-t1的值感觉用逐差法算起来会计算的更加精准,不知这一点是否可行呢? — 程熠 2014/04/30 22:43
取两个峰算平均值不见得比取一个峰更为精确啊,另外t3-t1的值如果要用逐差法或许还不如用FFT计算周期值更为方便快捷;这两种方法在编程上可能对于具体取哪几个峰有难度,其实作为实验内容是让大家比较两种方法,所以都有手工取位的步骤,目前还不打算改进得更为自动化和快捷,毕竟已经很方便了。 — 高渊 2014/05/05 13:57
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计算机一次采集的样本数(采样长度*采样速度)是不是有限呀?如果是的话,这个值是多少?
这个样本数在本实验中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两个参数分别应该都有上限,采样长度由于没必要对一个信号测量太长时间,所以没测试过上限是多少,但是采样速度的上限大概是50000左右。 — 高渊 2014/03/27 18:38
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在做实验二即自己设计采样速度长度的实验中,观察FFT频谱图时,除去在信号源频率附近有个最高峰外,在300处还有一个小高峰,请问这是为什么?
一般是FFT计算中产生的效果,具体细节看看有没有别的老师能回答。 — 高渊 2014/03/27 18:40
老师您好,上次实验我处理得太匆忙了,没有计算理论值,数据处理部分也没写,只是进行了定性分析,我是周三下午一二节做的实验,还能对实验报告进行更改吗?
你得跟那个上课老师商量啊,比如给他发邮件。 — 高渊 2014/03/18 12:39
老师,关于相位差的测量我有三点问题:1、电阻阻值由1kΩ改为2kΩ时,相位差为什么会改变?(重点是为什么会变小,我结果是前者为47左右,后者为27左右)2、同一采样样本,用公式一φ=(t2-t1)/(t3-t1)*360°算出的相位差与用公式二sinφ=B/A算出的相位差总有一些差别(从绝对值的角度,总体是前者大于后者),什么原因?3、用公式一算出的结果为什么总是负数?(我在定位时间时确实保证了t2>t1且t3>t1,理论上来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结果)请老师解答。
关于问题1、为什么改变请参考教材187中相位差的定义公式,或者查看相关大学物理教材中交流电部分电容电感章节的内容,而你的重点为什么变小,那是因为你的27度是错误的,大概是64度左右,建议下次实验时重新测一下;问题2拒绝回答,这两种方法有差别是必然的,这个属于实验分析部分的内容,请自己思考;至于问题3,负数的原因我没看到你是怎么测得,无法猜测,但恐怕还是你测错了,这个问题上课时应该及时向老师提出,当时就能解决掉,现在只能建议你去重新测一下了。 — 高渊 2014/03/16 00:00
问题1、我也认为按照公式相位差应该是增大才对,所以我无法解释自己的答案;问题2、我会好好思考的;问题3、实验过程中也有询问老师,老师解释说,可能是软件的问题,让我不要在意。虽然说错误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我的操作出了问题,但我应该没有机会重测了。还是感谢老师的回答,谢谢!
可以在周二下午13-15的时候去实验室重测,或者本周做选做实验的时候抽空重测,机会多的是,总得搞明白吧。 — 高渊 2014/03/16 12:15
老师您好,在双踪示波法测量Ui和Uc并求相移时,为什么两条曲线靠近Ui峰值的交点与Uc图像的峰值位置那么接近呢?谢谢
算是巧合吧,电阻和电容的数值使得电容上的分压恰好是总电压的一定比例,峰值正好处于两条曲线的交点,而电阻从1K变为2K这种等比例上的变化,也只能使得电容上的分压幅度恰好变小到仍然使得峰值处于两点曲线的交点,如果分别改变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发现并不总是这样的。 — 高渊 2014/03/16 00:00
老师新的操作指南里必做选做变掉了,我们要按新的来写预习报告吗?
也就是把选做的相位测量部分变成了必做,不用重新写,可稍作补充,没多少内容,来不及补也没关系。 — 高渊 2014/03/10 22:07
老师,那我们预习时写预习报告时应该怎么写有关软件方面的操作?
预习报告中只需要写大致的实验内容或者步骤,不用写很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些内容往往太多,抄不下也没必要抄,等到了实验室中根据操作指南或者老师讲解进行即可。 — 高渊 2014/03/09 22:54
老师您好。请问那个更新的实验操作指南在什么地方啊?谢谢~
老师,我们此次实验具体是需要测什么物理量啊?是电阻、电容,还是教材上的必做部分和选作部分?写预习报告中的实验步骤处,遇到了困难,谢谢~— 13307130537 2014/03/07 18:50
操作指南上课时会提供,目前未上网;实验内容必做和选做部分都包含在内。 — 高渊 2014/03/08 19:05
老师您好,在“从零开始学习Arduino“中的全部资料下载链接已失效。 — 卢均豪 2014/12/22 12:32
资料链接已经更新。 — 高渊 2014/12/23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