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学生实验感想摘录

批改实验报告是一件比较费时间的工作,但如果能看到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做完实验觉得有收获,那时,就会觉得所有的辛劳都有了回报。令我非常高兴的是:本学期第一次的实验报告中,就有不少同学写得非常认真,特别是实验感想,写得很有见地。因此推荐了几位很有代表性的同学将自己的实验体会输入到实验中心网站上来,供其他同学参考。在此,感谢夏泊宁、周英杰等同学能将自己的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另外,我发现这学期有很多做实验很认真的同学,除了能很出色地完成正常的实验内容以外,还愿意做选做的内容或探索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对此,我们将尽量提供机会,给与支持,包括准备必要的设备等。希望各位同学能继续努力,在取得更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乐永康 2008/09/29 00:03
很欢迎并感谢其他同学把自己的实验感想放上来和大家分享、交流。乐永康 2008/10/05 13:52

夏泊宁同学的实验感想

这个实验是我们普通物理实验这门课程中的第一个实验。虽然这个实验很简单,但通过这个实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由于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物理实验,而对于本实验的原理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心中对着物理实验总有一点畏惧感。而从同学那里听说的也是说物理实验十分麻烦。然而这毕竟是道听途说,不足为信,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普物实验后,才能真正了解普物实验。
从一周前便开始预习这个实验,真正了解了这个实验后,发现普物实验并非如同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在相对困难的实验原理之后往往是较为简单的实验步骤。而在进一步掌握了实验原理后心里便有了底,不再如最开始那般畏惧了。
这次实验的过程也相当顺利,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大家在实验中都没有出现什么差错。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在实验过程中,一只手固定住霍耳传感器的位置,另一只手有节奏的开闭合电路、调零毫特记、记录数据,一切都那么有条不紊。实验室的老师亲切随和的态度也让同学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而对于实验室实事求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
实验之后的实验报告,虽然要花费大家一些时间,但却是在教会我们一种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大家做过实验之后什么都学不到,又有什么意义呢?
通过这个实验,让我们消除了对这门课程的紧张畏惧感,并了解了这门课程,应该是这次实验最大的收获了。

夏泊宁 2008/09/28 13:02

周英杰同学的实验感想

本次实验是《普通物理实验》的第一个实验,原理比较简单易懂,操作便捷,在电路连好的前提下只需要不断移动传感器、调零、读数即可,随着实验进程,逐渐熟练后就更加方便。
但是实际实验操作中仍然出现了不少未预期的状况:实验仪器损坏、因实验操作不熟练导致的手忙脚乱;最后实验数据出现较大误差。经过老师的分析、自我反省和与助教老师的沟通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化解。在数据出现近16%的误差时,进行了整体分析是仪器问题还是实验中出现了重大失误。
记得乐老师在绪论课上讲到我们要正确对待出现偏差的数据,这时应该冷静分析原因。“实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实验过程的收获”,我想通过自己认真仔细地测定数据,严谨地完成实验过程,对于数据出现的重大偏差加以思考,也就完成对这个实验过程的正确认识和评估。
第一个实验为今后的十三个实验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实验过程中的胆大心细是相当重要的,在出现仪器故障时冷静查找原因;测量数据时仔细并且迅速不拖沓;认真完成数据分析和经验总结。
相信自己会在今后的实验中得到不断提升。 — 周英杰 2008/10/03 17:53

沈奇伟同学的实验感想

关于参考书目的使用
在做第一道思考题的时候觉得无法解决,向同学请教也没有结果,到网上搜了下,基本上没有相关的,仅仅查到了一本关于霍尔元件的书,其目录中有一条是牵涉到这道思考题的。
于是我去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书中提到的方法和我们做的实验所用的仪器有所不同,但是这方法给我的启迪很大,自然对解题也很有帮助。
生活在复旦,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身边的资源,而不仅仅是只看到教材里面的内容,走出课本,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而不仅仅是学会课本里面固定的一些内容。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会尽可能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碰到的棘手问题。 — 沈奇伟 2008/10/09 20:53
学会用参考书,是大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 乐永康 2008/10/09 22:21

陈晨同学关于地磁场和其它不稳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的深入探讨和个人思考

——(陈晨-07300720255)

陈晨同学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讨论很详细,也比较深入,欢迎大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讨论。 — 乐永康 2008/11/03 12:00

李玲同学的实验感想

作为一个高中加化学的学生,本学期的物理实验着实让我捏一把汗,每一次实验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原理有时搞了很久也弄不明白,再加上有些粗心,于是每个星期四下午我都心情沉重,而这次实验是个例外。本次的实验步骤比示波器之类的简单许多,我却从中得到了更多的收获。
先说那道为什么要逐点调零的思考题,如果乐老师不提醒我往多一点可能的方面去思考,我应该就会抄书上的原句了。在寻找不同原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尝试、探索的乐趣,同时也真实地体会到书本真的是可以去质疑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接线不同,毫特计示数会有正负号的变化,这是由于电流方向改变导致了磁场方向的改变。特别是在测B(a+b)时,我一开始得到B(a+b)=B(a)-B(b),想了一会儿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并且最终得到了正确的读数。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找出实验中的问题并顺利解决,很有成就感。
乐老师在实验中很耐心地为我讲解,他亲切的态度让我紧张的神经放松了不少。他鼓励我们去创新、去质疑,让我发现虽然物理知识不丰富,但也一样可以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这次实验是我做得最自信的一次,在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也找了很多资料看,于是对电磁学、霍尔效应、霍尔传感器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对接下来的实验更有信心了。
感谢乐老师啊,在最近两次实验中我感触颇多,受益颇丰。 — 李玲 2008/11/16 18:43
谢谢李玲同学。 — 乐永康 2008/11/16 18:52

高行燕同学的实验感想

本次实验前,自认为还是做了较充分的预习,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并找到了一些和书本上实验相左的意见,比如如何确定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在实验过程中,也和老师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受益良多。但还不是非常有自己的思考,比如实验中调零的作用说是为了抵消地磁场的影响,但老师却否定了这个观点,并鼓励我们自己找出可能的因素。所以,在实验中,不能盲目相信课本上的知识,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确实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并将这个实验进行不断的改进,使之更趋完美。
这么晚才传上来,不好意思。 — 高行燕 2008/11/18 23:48
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要逐点调零”。书上的那句话没有错,但是说因为有地磁场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调零。如果只是地磁场的影响,实际上是不需要逐点调零的。 — 乐永康 2008/11/19 08:57

曹原同学的分析和实验感想

1.在实验结束后通过一个电阻箱和一个电压表验证了电流表显示值的准确性,发现电流表示值相对准确,与测量值相差0.1mA,我认为这是由于电流表示数的精度不够导致的。
2.在实验开始前我先利用线圈中心与磁感应强度大于轴线上其他点的特点在传感器上找到了一特定位置来代表传感器位置,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测量值与计算值间的差别。若未在传感器探头上找到一个可确切代表传感器位置的点,为与理论值进行合理比较,可以通过所作B(a)、B(b)图,找到B取最大值点的横坐标,再将这个横坐标当成线圈的位置坐标进行计算。
3.实验感想:在做实验前,本以为磁场这种物理量的测量一定会存在非常大的误差,然而是暗中通过反复调零,较准确地得到了结果。通过本实验,以及以前实验中用到过的欧姆表、电容表的调零,我对调零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成徐菲同学的实验心得

  1. 关于“亥姆霍兹线圈”实验:这并非一个十分复杂的实验,但依然需要我们百分之百地认真对待,注意细节。比如:连接电路时要看清正负极;调节线圈位置时,不仅要注意其在水平方向上关于轴线对称,还要注意竖直方向上线圈的对称;测量时传感器的位置要准确(由霍尔传感器的设计知,测量0处磁感应强度时,只需将传感器置于1.0cm处,而用目测的话,误差会很大)等等。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精密的实验,所以注意这些小的细节有助于我们获得比较好的数据,方便后续的理论处理。
  2. 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困惑,或理论知识不足的点,我查阅了相关的一些资料,感到收获很大。理论是实验的基础,正确的理论指导着我们的实践,引领我们开拓科学未知的疆域;而同时实验又是真理的试金石,通过它能发现原先理论的缺憾,进而弥补,由此科学的发展才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老师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质疑书本的时候,正是引导我们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去发现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异常,而这异常便是新发现的源泉。虽然我们的实验经历,实验时间有限,未必能有惊人的发现,但这一批判态度的形成至关重要,是实验精神的核心,为我们日后自己的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3. 关于数据记录的问题:如实地记录下每一个数据,首先是对实验本身的尊重,是一个实验者诚实品质与认真实验态度的反应,对于实验这一特殊的实践非常重要。并且往往看似“异常”的数据中却包含了无穷的真理等待我们探索,是科学的一笔宝贵财富。而对我们来说,找出异常的根源所在,往往能加深我们对于实验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于实验的兴趣,百利无害。
谢谢成徐菲同学。 — 乐永康 2008/11/29 22:18

汤霈霈同学的实验感想

鉴于LCR实验的重做,这次对选做实验不敢怠慢,从预习工作开始就认认真真.所以整个实验过程十分顺利.在即将离开第五循环之际,我感到一丝伤感,虽然在重做LCR时并不这样想,但经过这两周的实验,我在实验的严谨中体会到实验的快乐.LCR的重做和线圈的顺利完成,这一鲜明的对照让我明白了作实验不是草草地为了做而做,而是为了深化知识,培养能力地去做.感谢老师对我在实验上的启发.这次循环的实验让我终生难忘! — 2008/12/22

谢谢汤霈霈同学。 — 乐永康 2008/12/22 14:23

李明昆同学的感想

  想起一首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一次的物理实验让我感叹:真的,这话挺有道理。

  写预习报告时曾以为“亥姆霍兹线圈也不过如此”,只需要记数据、画图像就可以。直到亲身尝试才明白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摆放直尺要对准,移动线圈后要扣紧,记数据前要调零,一模一样的动作要不断重复……也许这些只是小细节,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细节也能决定大实验的成败。做实验太需要一丝不苟,太需要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事实上其他事情都是这样。

  记得上课开始时老师告诫我们:“第一次做实验也许不那么舒服。”于是我怀着谨慎再谨慎的心情做下去,避开了一个有一个“陷阱”,自以为胜利了、完成了。可是刚刚作图的那一刻才惊觉不对劲,顺藤摸瓜下去才找到“罪恶之源”:测B(a)、B(b)时线圈摆放位置的差异。这两次放的地方本该和第三次一致的,可我却两次都摆在了中间。

  开始时的不留神终于“酿成大祸”,我必须要重新处理。

  于是我明白,“绝知此事”的唯一方法只有踏踏实实地亲身实践。   

很不错. — 乐永康 2009/03/12 19:22

吴轶群同学的感想

  自己在本次实验中较为顺利,但旁边同学遇到的问题:毫特计出现正、负不同的值,引起了我的思考:出现这种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还是实验操作出现错误?通过不断调换接线位置测量数据,发现,即使有正、负值,但仍满足磁场叠加原理,只是不符合亥姆霍兹线圈的要求:电流方向相同。

  在探讨为何要每次调零时,大家一起讨论,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众人的力量。许多自己想不到的因素都在讨论中被发现,被验证。

  在讨论如何测量地磁场时,我们经历了一次次痛苦地否定原先方案的过程。每想出一种方案时,我们会进行实际测量看看有没有可行性;思考过程中不断参考书中有关传感器的使用原理……再一次次的改进后,我们得出了我们所认为的较为可行的方法,但是还未验证。(由于当初不知道地磁场属于哪一量级,大约数值为多少。课后可去查阅资料。)

  实验中通过讨论发现新方法,新因素,这种经历还是第一次,感觉很有收获。

谢谢吴轶群同学的分享! — 乐永康 2009/04/03 00:18

刘玮康同学的感想

感谢刘玮康同学分享,采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的接法完成所有步骤的测量是可行的,欢迎有把握的同学在实验中尝试,不过啥叫正常使用和非正常使用?至于大理石,如果是天然大理石的话,不同位置的内部构成会有明显不同?但仪器一般使用人造大理石吧,或许内部石料组分不均匀? — 高渊 2015/04/10 13:41
我觉得单刀双掷开关应该只有两个档位,正常使用指的是接通a端,或接通b端。我说的非正常指的是,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另外一种状态,刀在a和b之间,与两边都不接触,这样就相当于有了三个档位。—刘玮康 2015/04/13 21:20
明白了,看到过有同学这么使用过。 — 高渊 2015/04/14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