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耳孙干涉仪的深入研究

迈克耳孙干涉仪是一种典型的分振幅双光束干涉装置,它不仅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至今有极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它能观察和研究许多有意义的光学现象,因而在几乎所有光学教科书中都对它有较详细的介绍。本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与原理,并初步掌握了它的调节方法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许多实验,对各种干涉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从而深切理解光的波动本性,并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1. 关于光的干涉
    • 什么是光的干涉现象?在光的干涉区域是否一定有明暗或彩色条纹?你能举出无条纹的干涉现象吗?
    • 什么是“相干光”、什么是“非相干光”、什么是“部分相干光”?两束光相干的条件是什么?同一点光源在不同方向发出的光相遇时,能否相干?同一光源的不同点所发出的光相遇时,能否相干?面光源所发的光,在什么条件下,也能相干?你能举出太阳光干涉的例子吗?
    • 什么是相干长度?什么是相干时间?它们有什么关系?它们与光源的单色性由什么关系式表达?此关系式对白光也适用吗?为什么?
    • 干涉相长与干涉相消的条件是什么?两束光发生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时,光能还守恒吗?
    • 什么是干涉条纹的清晰度?两束光的干涉条纹清晰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 什么是定域干涉和非定域干涉?它们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能举出你见到过的定域和非定域干涉的例子吗?杨氏干涉条纹是定域的吗?能否用激光产生非定域干涉?如能,请举出例子。
    • 什么是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它们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能举出你见到过的等厚和等倾干涉的例子吗?有没有既是等厚又是等倾的干涉?如有,请举出例子。有没有既不是等厚又不是等倾的干涉?如有,请举出例子。
    • 如何根据等倾干涉条纹来判断M1和M2ˊ的平行度?
    • 用汞绿光546.1nm照明迈克耳孙干涉仪,条纹可见度随光程差将如何变化?
    • 低压汞灯和高压汞灯黄双线的干涉图有何异同?
    • 以高压汞灯黄双线的干涉图为例,试说明谱线的线型、线宽δλ和双线波长Δλ对干涉图各有什么影响?
    • 许多眼镜片上镀有增透膜,这种增透膜前后两表面的干涉是定域的还是非定域的?是等厚的还是等倾的?为什么?
  2. 关于迈克耳孙干涉仪
    • 什么是迈克耳孙干涉仪?迈克耳孙最早用它来做什么?结果如何?后来用它来做什么?结果如何?
    •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如何?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 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为什么要用半反射镜?它的反射率是否为50%?它的透射率应该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反射率?为什么?这种半反射镜的半反射膜一般是用金属还是介质材料制成的?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 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为什么要用补偿板?对补偿板有什么要求?如只用单色光为光源,是否仍然需要补偿板?为什么?
    • 对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两块反射镜的反射膜有什么要求?它们一般是用金属还是介质材料制成的?各有什么优缺点?
    • 为什么说图1所示的迈克耳孙干涉仪结构原理与光路图是错误的?请指出它的两个错误并改正之。

迈克耳孙干涉仪、各种光源(钠灯、汞灯、白炽灯、氦氖激光器等)、各种直径和焦距的透镜、各种颜色的滤光片、宽度可调的光缝、米尺、千分尺、薄玻璃片、毛玻璃片等。

  1. 基于激光的实验内容
    • 设计实验,观察激光的定域干涉。
    • 设计实验,证明等倾干涉定域在无限远。
    • 设计实验,测出等厚干涉定域在何处,验证该定域位置与两反射镜相对位置的关系。
  2. 基于汞灯、钠灯的实验内容
    • 已知钠灯中有两条波长相近、强度相同的黄色谱线。用钠灯照射迈克耳孙干涉仪,并调节两反射镜的相对位置,你看到怎样的现象?试分析讨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由此测出两黄光的平均波长、波长差和钠黄光的相干长度。
    • 设计实验,观察汞绿光的非定域干涉。
    • 已知汞灯中有两条波长相近、强度相当的黄色谱线,测出两黄光的平均波长、波长差和相干长度。
    • 已知汞灯中有两条波长相近、强度相当的紫色谱线,测出两紫光的平均波长、波长差和相干长度。
  3. 基于白光的实验内容
    • 设计实验,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并讨论出现干涉条纹的条件和条纹形状。
    •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臂光路上插入一块薄平行玻璃片,调节两反射镜的相对角度和位置,你看到怎样的现象?试分析讨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利用该干涉仪测出此玻璃片材料的折射率。(提示:玻璃片的厚度可用千分尺测出。)
    • 设计实验,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估测各种滤光片的单色性。(提示:可估测白光通过它们后的相干长度而得。)

要求:上述实验内容不要求全部完成,但3部分实验内容均需涉及。

  1. 实验的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
  2. 实验过程的详细记录及数据处理。
  3. 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与讨论。
  5. 本实验的收获、体会和改进意见。
  1. 赵凯华、钟锡华,光学(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 沈元华、陆申龙,基础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马葭生等,大学物理选题实验50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 张毓英等,光学实验(北京大学教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
  5. 张建卫等,迈克耳孙干涉仪中补偿板对单色光干涉的作用,光学仪器,1998年第20卷第2期
  6. 栾兰等,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平行玻璃片折射率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大学物理,2000年第19卷第11期
  • exp/common/mkesgsy.txt
  • 最后更改: 2010/09/14 15:14
  •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