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实验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交流记录

非常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乐永康 2008/10/26 00:23
  1. 实验材料不用全抄。助教告诉我们实验报告的厚度不代表分数,于是我在仔细看了几遍实验材料,发现“实验原理”部分有关图1-超外差式收音机工作原理的部分是和实验操作本身不相关的,只有在思考题6才有所涉及(我不是说这部分没有用)。还有就是有关图4-电台的频带的部分,实验过程也未涉及。大家要学会“偷懒”啊,至少证明狂抄之前也是看过材料的。
  2. 你可以早到实验室,但是老师不会提前进行实验讲解。必做部分的用数字电容表测电容,老师提供了减少分布电容影响的方法。这是补充材料上没有的。因为我早到提前做了这部分,不得不重测。
  3. 802实验室里收不到上海文艺台的。把收音机的指针调到对准贴纸上标志线的位置即可。
谢谢翁士伟同学的分享!本学期的第一份实验感想,非常好! — 乐永康 2009/03/08 21:13
书上的有些内容,可能与实验操作本身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对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内容或仪器设备等肯定是很有帮助的。个人观点是:这些内容不必全抄到实验预习报告中,但也必须预先认真阅读!
对于预习,一个很实用的建议是:多阅读、多思考、争取理解更多的内容,比在“抄写”一份很长的预习报告上花太多的时间,更有价值。
当然,实验预习报告的结构必须完整,内容要点不可少,但要力求简练,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 乐永康 2009/03/11 21:33
  1. 在做绪论题目的时候,我就想写个简单的程序来计算不确定度Ua,或者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实验补充材料上给了origin7.5的截图。于是我上网下了一个,但是没有耐心去学习。)我用FreePascal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后来又用excel做了一个数据表格(excel本身附带拟合直线的宏),并拟合了直线。问题来了!电脑在处理实数计算的时候,最后几位是不准确的。我用上面两个东西处理实验材料里面“关于电阻随温度变化”的例题的时候,得出的答案是一样的,但是都和例题有点偏差。之后我把xi^2,yi^2,xi^yi电脑计算出来的结果手动省略了几位小数之后,还是和材料上的答案有偏差,甚至有时候得出r>1的结果。

希望能有高手指教一下,有没有可以简单的规避实数运算误差的方法。谢谢。 2009/03/09 18:22

很不错。建议找几位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可以在网站的合适位置专门开设一个页面),研究一下几种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和各自的优缺点,然后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 乐永康 2009/03/11 21:30

编程中实数精度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不过可以采用高精度的实数运算就行了,可以用freepascal或者C/C++自己写一个,也可以使用Java的自带库来做,也使用mathematic计算一下,精度非常高的…..

其实windows自带的计算器精度也是高得吓人的……………..

——杨一航 2009/03/21 10:41

杨一航同学对此有不少实践经验!高! — 乐永康 2009/03/21 13:27

今天预习下一个实验前过来看看,颇有些缅怀第一次实验的味道,有了乐老师如此认真负责的教学,确实让人获益匪浅。经过这一循环,养成了些不大不小的习惯,还是很有惯性的。认为乐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道理就是不要怕错误,错犯完了,就会对了。至于实验本身都还不是很难,大家多留心前人的讨论,感言,应该会避免很多经典错误,给你足够的时间去创造新错误,o(∩_∩)o…哈哈,乐老师辛苦啦!!— 朱校 2009/03/13 19:18

谢谢朱校同学。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物理实验和其他的课程中会遇到类似的、值得记忆的东西,也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或许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但也肯定是各有各的精彩。我坚信:不是生活本身缺少美,只是我们还不懂的如何去发现和体验! — 乐永康 2009/03/13 20:38

  这次实验是我认识到在动手能力方面的不足,刚一开始的时候,就把书上用线特别标示出来的地方给忽略掉了,而且忽略了两个关键的地方,导致自己实验中断并重做。平常学知识时,总觉得自己懂了,什么都明白了,预习实验不认真,做实验遇到问题时不善于思考,不学会主动找原因是我最大的毛病。

  虽然这次做实验,我被老师批评了,但我被批评得心服口服,这些错误都是我不该犯的错误。现在做实验发现了,须及时纠正,才能在以后实验中少犯错误。科学需要严谨认真,没有认真的态度就不可能搞好实验。这是我大学第一次物理实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实验本身。今天的实验我更多地获得的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我将把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坚持下去,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实验。 —周宇恒 2009/03/14

很深切的感受,也写得很好。你的经历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吃一堑,长一智。只有“长一智”了,这“吃一堑”才有所值。
我认为:在实验的预习、操作和写报告的过程中,轻视和侥幸是两种很不可取的心理。 — 乐永康 2009/03/14 19:44
  1. 在做实验预习报告时,不能单单只是硬搬照抄,而是要去理解每个原理,每个公式的含义,看不懂的应事先去查阅了解好。
  2. 每个实验仪器的使用,特别是对读数的不确定度与估读位数要有清晰的认识,有些操作要去网站上事先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及实验的准确性。
  3. 做实验时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常问“为什么”,才能发现新问题,探索到新事物。 —吴轶群 2009/03/24
谢谢分享,你的动作真快!有事马上做是高效率人士的一个重要习惯!赞! — 乐永康 2009/03/24 22:42

虽然离开802室一个礼拜了,乐老师的教诲还在心中清晰地记得。这是我第一次享受“重做”待遇的地方,这也是我学会很多东西的地方。我们那一组重做的人超多,都是被乐老师毫不留情的关下的,大家忙碌了几个小时结果被要求重做确实心里不是滋味儿,多少也有几分对老师的埋怨;但回头想想自己为什么会被要求重做——难道老师会故意刁难我们?当然不可能,凡事还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找错误,怨天尤人没有用。想我做亥姆霍兹实验,把两个线圈并联了导致出错这完全是自己预习时思考不足导致的,而其他人或这操作不规范,读数方法不对,都是自己的疏忽。老师让我们重做是一种负责的做法,所以我们“不应有恨”,多体谅一下老师的辛苦!PS:自己预习时认真点,还是别被关的好啊!——黄飞灵 09/4/15/

谢谢黄飞灵同学的分享! — 乐永康 2009/04/15 20:32

802这个猥琐的房间,遇到了一个堪称魔鬼的老师,我承认自己在物理实验上是没有天赋,不论是高中还是现在我的物理实验真的很烂,第一次主动重做这个实验,不是因为老师让的而是我 自己觉得没有把两种方法做完我就感觉不完美,尤其对不起我自己第一天的做到六点半的幸苦,结果很辛苦的画了图,我画图很慢的,好像N多个点,这个实验我真的是花了很多时间,估计都快 有八小时了,最后把问题回答得好好的,去偷偷看了一眼分数,很惨淡,我无语。但是无所谓在这个CD无限的课上我已经努力了。我只想对后来人说小心802,现在我在805B遇到了一个蛮好的 老师,我们也在认真讨论分析,也许是老师的风格不同吧,也许就是我们在复旦学理工的人必过的一道坎,我不是在怨谁,我在怪我自己,早知道802要倒霉自己春游的时候还玩得那么high,顺 便说一句为什么那么多人重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那个星期的上周末,有很多班级都出去春游去了(楼上的黄同学就是如此),大家都没心思好好准备实验,而且实验是星期一大家也只是抄 完报告草草了事,我们只能怪自己运气太差,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没有好好准备。不过倒是在乐老师的“压迫”下学会了不少东西:

  1. 物理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实验物理学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2. 物理实验其实要很多细节我们要注意,比如欧姆表的不确定度的算法,其实我认为第一周的培训纯属多余,你给我讲了我也记不住,还不如我们大家做了实验才真正有了印象,比如如果不是真正的画图,谁知道画图的要求是什么?物理实验重在实践,又不是文科岂是靠背能解决问题的?
  3. 对付802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想想问题,其实我们有的东西其实不是不知道而是我们没有好好想。
  4. 数据的选择,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数据选择不科学结果测了N多组数据,这个就是经验我以后做实验决不会这样,当然这不是造数据也不是扩大误差而是科学的取数据测量的方法,这对

于我在805B的量子化实验很有帮助,不再盲目取点,老师稍微提示一下大概有多少个点,我就知道会有平均每个峰和谷会有多少数据。

祝愿后来人不要重演我们悲剧~~~~~就写到这吧~~~~~~~ ^_^

非常感谢王俊杰同学花了这么多时间来输入实验感想,为自己的努力,也为自己的不太理想的分数,留点思考的结果,也为以后做实验的同学留个提醒。看你的感想,其实你的收获还挺多的。
在分数这一点上,我想说的是:每个老师都会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力求尽量公正地给每位同学的表现给一个综合评价。如果你所得的分数和自己的预期有所差别,或许是因为你对做实验和写实验报告要求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欢迎你拿着报告来交流。
而对于学习和实验课上的挫折,我觉得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实验做得很顺利,并不能简单地以为是个人能力的反应,更不意味着从实验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更何况,每位同学自己对实验要求的理解,和所做的内容的选择是不同的。在我看来,遇到一些问题,引起一些思考,甚至让自己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对于所学课程的投入程度和学习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那么为遇到的问题所花的每一点滴时间都是有价值的了。另一方面,如果有问题,该是暴露得越早越好吧,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如果是在学期末才暴露同样的问题,那这些可能真的会成为问题,而且还意味着浪费了很多在此之前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实验课程是和理论课程有很多区别的一个学习过程,如果让同学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和锻炼,如何更加有效率且受大家欢迎地指导实验课程,是我,也是我们实验中心的其他老师,关心并努力实践的内容,欢迎各位同学以各种方式提出有关实验内容设计、讲义编写和老师的指导方式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如何高效率地做好实验预习,每位同学现在应该都有些自己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照抄书本绝不是有效率的实验预习方式。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操作和报告等环节)中,保持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应该是实验课程能有所收获的基础吧!一点体会:如果同学能在预习中找到越多的问题,那么,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
衷心祝愿你和你的同学们能能在实验课上有更多收获。 — 乐永康 2009/04/15 23:12

乐老师说要留足迹,尽管离开802有段日子了,还是回来看看,顺便发表下个人的感想.我认为:

上过乐老师课,我才能看清自己预习得多么不够,才能感受到重做带来的恐惧,才能了解“差不多”三个字的弊端,才能懂得诙谐语言的魅力,才能体验严谨治学的作风,才能拍着胸脯说:“这个实验我完全掌握了!”……

实话说试验预习我只是将补充教材翻看了几遍,网上的内容也只是草草浏览了一遍,当时诧异于网上留言人数之众,起初还不曾反应过来,事后便为错失“警钟”长拍大腿仰天长啸.课上乐老师几个问题一过,自个儿便恨不得挖个坑把自己埋咯……

以往的试验课普遍是老师示范一遍后我们模仿,预习之事看似无关紧要.然而正是这种草率令我在乐老师面前自惭形秽,回答问题的勇气也险些丧失殆尽.

早知重做率如此之高,便应该问问先驱们的经验心得,取长补短,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然而为时已晚,自踏进试验室的那一刻,我了然已做好重返战场的准备了.

平时动手能力还算过关的我试验时倒还是挺一帆风顺的,不过在记录数据时,开始点和结束点的选择都太接近于半功率点(书上“略小于半功率点”一句害人啊),使画出的图似乎不那么顺眼,略显臃肿.另外读数时比较紧张,心想着直接写出数字总是欠妥,于是画蛇添足般地把脑子里想的计算过程都写了出来…最后老师和自己都一头雾水闹了笑话.

总而言之,这堂试验课是迄今印象最深的一堂课,充分诠释了预习和严谨在试验中的重要作用.

当一个人沉浸在试验的乐趣中而非埋怨发牢骚,那么他的体会往往是颇丰的.这时也就不怕没事可写,而往往是思如泉涌的了……—郑臣俊 2009/04/29

郑臣俊同学,谢谢你的分享。内容我稍作了修改! — 乐永康 2009/05/01 12:38

实验前,老师花了很长的时间给我们讲解了谐振电路的原理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起初自己觉得有点疑惑。为何要讲解得那么透彻呢?有这个必要吗?但之后做实验时,才发觉对实验原理的真正理解,对做好实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由于本人对需测量的数据所在的f范围理解不当,而且没有及时请教老师,导致后来实验时,测了不少实验所不需要的数据,花了更多的时间经行实验~~有疑惑要及时请教啊!!!

对于实验内容有疑惑的,应及早和老师讨论。 — 乐永康 2009/06/04 22:21

  材料上的第(6)个式子,Q=2pfL/R或Q=1/2pfCR (p表示圆周率,f是f0,即谐振频率)。我觉得这两个式子能合并成一个式子,因为f是关于L和C的已知量,代入后得Q=(L/C)^(0.5)*R^(-1)。这样一个式子就表示出了Q与L、C的关系。

没错,三个公式是等价的。但由于三个都是测量值,都有误差,算出来的结果并不一致。 — 乐永康 2009/06/19 18:05
  • exp/rlc/discussion/2008-09-2.txt
  • 最后更改: 2015/04/19 23:49
  •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