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缤纷”的液晶

  • 19世纪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Reinitzer)发现了一种呈白色混浊的液状酯类化合物。后来,德国物理学家莱曼发现这类白而混浊的液体能显示出各向异性晶体特有的双折射性,所以命名为“液晶”。1963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威廉斯发现在向列型液晶层上加上电压后,液晶会变得混浊。1968年,海尔梅耳进一步研究了这种现象,并制成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器件。如今液晶显示屏广泛用于液晶大屏幕电视机、可挂在墙上的高清晰电视机、手机、数码照相机与计算器等上。
  • 液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近晶型、向列型、胆甾型。
  1. 近晶型:近晶型液晶的分子由呈棒状分子组成,分层排列。层内分子长轴相互平行,方向垂直层面。
  2. 向列型:向列型液晶的分子也是由呈棒状分子组成,分子长轴型互相平行,但不是分层排列。
  3. 胆甾型:胆甾型液晶的分子也是分层排列,相邻层分子长轴沿一个方向略有偏移。各层分子长轴方向依次呈螺旋方向旋转。当分子长轴旋转360度后,相同方向的分子长轴又出现。这时,这两层间距就是螺距P。
  • 在一定温度下,液晶具有晶体的热光效应、磁光效应、电光效应等物理性质。还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粘度,形变等机械性质。
  • 液晶盒、液晶数显示板(屏)
  • 白炽灯、硅光电池
  • 激光器
  • 示波器
  • exp/selfstudy/32.txt
  • 最后更改: 2007/08/23 14:34
  •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