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测物理实验讨论区

问题1:预习时候发现讲义中实验原理部分,公式(1)的描述为:在稳态时,发热体因对流而散失的热量。强迫对流时认为周围流体的温度始终不变,符合牛顿冷却定律m=1,但自然对流条件下m=5/4,此时公式中Q只是因对流而散失的热量吗?而且查阅参考文献(詹士昌 牛顿等却定律适用范围的探讨 大学物理 2000,19(5) 36-37),其中对该公式的描述为:在单位时间内由于系统自然冷却散热而散失的热量。所以这个Q是否也包含使周围流体温度升高的热传导的那一部分热量呢?——姚宇欣2023/03/12
回答1:热传导对于我们的实验来说只是个中间过程,实验中对于热量的变化,研究对流就可以了。 — 高渊 2023/03/20 15:57
问题2:在进行李萨如法测相位差时,我们发现测量值总是比理论值偏小,经研究并查阅资料、查看以往讨论区发现可能是由于程序设计时测量的A值时从曲线外围取点测量的而导致测得的A值偏大。但我们改进尝试这一做法,手动取曲线接近中间的点测量A值再计算相位差,发现测得的A值仍然会使相位差的测量值明显偏小,即:相位差的测量值并非主要由于曲线粗细导致。(甚至,经计算,如果想要使测量值准确,手动测量A时对应的两条线已经远远偏离了李萨如图的边缘而是明显与椭圆形相割。)请问这是否是程序设计时标度不准或者程序本身生成的图形就有误而导致的?希望老师点拨。 — 梁家宇 2023/04/03 19:03
回答2:A值偏大是李萨如图形方法中对结果的影响,但大部分同学在两种方法中都测得结果偏小,那就不是曲线粗细的影响,毕竟可以靠操作改善;你提到的程序问题也不是,这样的问题在设计编程过程中就会考虑的,不至于对结果影响这么大且无法纠正;你可以考虑一下电阻电容的标度值,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或者元件上标的一些参数,必然是有误差的,特别是有效位数比较有限的更是要考虑其精度。 — 高渊 2023/04/06 11:02
问题3:老师好。请问在固定采样频率、改变采样时间的实验中,观察到这样的规律:在时间为0.02s时出现半个周期,在时间为0.04s时出现一个周期,在时间为0.08s时出现两个周期,但是根据信号源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应该在0.02s时出现一个周期,在0.04s出现两个周期……请问这是否正常?是硬件或者程序本身的问题还是实验时设置有错误?是否需要重做? — 李东泽 2023/04/14 20:46
回答3:你这个情况可能是图形窗口下方的第一个滑块没有归零,导致只能看到部分图像。 — 高渊 2023/04/20 14:45
问题4:请问为什么在做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对FFT影响的实验时,当FFT误差较大时FFT就会开始变化,每次测得的FFT都不一样? — 苏新淳 2023/04/21 19:43
回答4:这个得你自己根据现象和数据做分析的。 — 高渊 2023/04/28 15:29
问题5:老师您好!实验中采样频率和信号频率相等时(均为50Hz),三种波形的FFT结果均为20Hz,请问这是为什么? — 黄玺竹 2023/04/23 22:28
回答5:这个我没有标准答案,只能猜可能和算法有关。 — 高渊 2023/04/28 15:37
问题6:老师您好!请问在实验测试中,为什么同一条件下多次点击测量得到的波形有时候会不一样呢?张馨迪
回答6:信号自身不是完全不变的,集成声卡和数据采集卡产生的信号稳定性也不如信号发生器。 — 高渊 2023/10/12 14:51
问题7:老师您好!请问一下在声波和拍的实验中,拍是两波的频率之差是我们通过原理和实验来论证的结论,想请问一下计算过程中为什么最后合振动的表达式是Y=2y【|cos2π((f1-f2)/2)t|】|cos2π((f1+f2)/2)t| 但最后求周期的时候是用|cos2π((f1-f2)/2)t|的周期来论证拍是频率之差而不是和振动位移公式后面的那部分|cos2π((f1+f2)/2)t|的周期—罗正23301050076(2023/10/8)
回答7:后面加号的部分是波形内部高频变化,人耳分辨不了听不到的,拍这个现象是指声强的低频变化、即波形外侧的包络部分,人耳能听到这个强弱的变化。 — 高渊 2023/10/12 14:52
问题8:老师您好!请问在冷却规律的实验中,为什么实际上物体并不能被冷却到室温,而是在比室温略大的地方稳定呢? — 罗贤可昕 2023/11/14 12:38
回答8:从大家进实验室开始,这室温不就得升高了嘛,讲解完大概达到稳定,结果加热器一开,不就得继续升温嘛,后续其实也很难达到稳定了,但对实验影响不是特别大,这个实验不要求大家必须测的很精准。 — 高渊 2023/12/07 15:04
问题9:参考之前的讨论,老师对于李萨如图形测相位差实验中出现较大误差的解释是实验原件造成的,但是用的是相同的原件,为何用双正弦波图形测出的结果计算出来的相对误差明显要比李萨如图形的小? — 王彦博 2023/12/06
回答9:方法不同,你得在做实验的时候,研究一下两种方法中、软件获得坐标数据的精确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 高渊 2023/12/07 15:04
问题10:老师好 实验时多次观测到加热过程中以及将AD590移出陶瓷管瞬间计算机程序显示测得温度短时间内突然急剧下降30-60度不等然后又迅速回升重新继续显示正常数据的现象 请问这是仪器件bug还是芯片算法导致的
回答10:
问题11:老师好!请问在计算机实测实验中测量RC串联电路度相位差能否能计算不确定度,这时B类不确定度应该是什么呢? — 郭子涵 2024/04/19 16:44
回答11:
问题12:
回答12:
问题13:
回答13:
问题14:
回答14:
问题15:
回答15:
  • course/platform/pub/2023-1/202-208/discussion.txt
  • 最后更改: 2024/04/19 16:45
  • 由 23307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