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测物理实验讨论区
问题1:预习时候发现讲义中实验原理部分,公式(1)的描述为:在稳态时,发热体因对流而散失的热量。强迫对流时认为周围流体的温度始终不变,符合牛顿冷却定律m=1,但自然对流条件下m=5/4,此时公式中Q只是因对流而散失的热量吗?而且查阅参考文献(詹士昌 牛顿等却定律适用范围的探讨 大学物理 2000,19(5) 36-37),其中对该公式的描述为:在单位时间内由于系统自然冷却散热而散失的热量。所以这个Q是否也包含使周围流体温度升高的热传导的那一部分热量呢?——姚宇欣2023/03/12回答1:热传导对于我们的实验来说只是个中间过程,实验中对于热量的变化,研究对流就可以了。 — 高渊 2023/03/20 15:57
问题2:在进行李萨如法测相位差时,我们发现测量值总是比理论值偏小,经研究并查阅资料、查看以往讨论区发现可能是由于程序设计时测量的A值时从曲线外围取点测量的而导致测得的A值偏大。但我们改进尝试这一做法,手动取曲线接近中间的点测量A值再计算相位差,发现测得的A值仍然会使相位差的测量值明显偏小,即:相位差的测量值并非主要由于曲线粗细导致。(甚至,经计算,如果想要使测量值准确,手动测量A时对应的两条线已经远远偏离了李萨如图的边缘而是明显与椭圆形相割。)请问这是否是程序设计时标度不准或者程序本身生成的图形就有误而导致的?希望老师点拨。 — 梁家宇 2023/04/03 19:03回答2:A值偏大是李萨如图形方法中对结果的影响,但大部分同学在两种方法中都测得结果偏小,那就不是曲线粗细的影响,毕竟可以靠操作改善;你提到的程序问题也不是,这样的问题在设计编程过程中就会考虑的,不至于对结果影响这么大且无法纠正;你可以考虑一下电阻电容的标度值,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或者元件上标的一些参数,必然是有误差的,特别是有效位数比较有限的更是要考虑其精度。 — 高渊 2023/04/06 11:02
问题7:老师您好!请问一下在声波和拍的实验中,拍是两波的频率之差是我们通过原理和实验来论证的结论,想请问一下计算过程中为什么最后合振动的表达式是Y=2y【|cos2π((f1-f2)/2)t|】|cos2π((f1+f2)/2)t| 但最后求周期的时候是用|cos2π((f1-f2)/2)t|的周期来论证拍是频率之差而不是和振动位移公式后面的那部分|cos2π((f1+f2)/2)t|的周期—罗正23301050076(2023/10/8)回答7:后面加号的部分是波形内部高频变化,人耳分辨不了听不到的,拍这个现象是指声强的低频变化、即波形外侧的包络部分,人耳能听到这个强弱的变化。 — 高渊 2023/10/12 14:52
问题10:老师好 实验时多次观测到加热过程中以及将AD590移出陶瓷管瞬间计算机程序显示测得温度短时间内突然急剧下降30-60度不等然后又迅速回升重新继续显示正常数据的现象 请问这是仪器件bug还是芯片算法导致的回答10:这个是器材的问题,一般是传感器高温区性能不够稳定或者线路接触不良造成。 — 高渊 2024/08/22 22:04
问题12:回答12:
问题13:回答13:
问题14:回答14:
问题15:回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