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实验II”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物理系学生在完成“近代物理实验I”之后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的每个实验项目基本上都能反映物理学一个前沿研究领域的典型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进一步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并比较全面地掌握某个领域的研究方法,以及进一步训练书写实验报告和科学论文、做口头报告的能力。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实验内容一个重要的来源是科研,依托物理系的三个重点学科,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学校的科研平台,将各个课题组积累下来的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的训练实验,也包含少数研究中最新的有代表性的实验现象的探索。目前共有十个实验课题(具体实验题目和内容见课程网页)供学生选择。
基本要求
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自由选定实验项目,确定计划完成的实验内容,充分预习后和指导教师讨论以确定具体实验方案。一学期的总学时数不能少于72学时。所做的每个实验要撰写实验报告,要完成一篇科学论文的写作,期末时学生要选一个实验做口头报告。
教学方式
- 选课学生可以两人一组,也可以独自完成实验。
- 每周实验前,同学要至少提前一天,经过与指导老师讨论,确定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方案。
- 学生如有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可以预先和课程负责老师讨论,若得到认可,则这样的实验课题也可以纳入本实验课程。
- 鼓励学生查阅原始文献、仔细研读仪器说明等,在原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探索。
- 实验指导教师会以口试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实验的理解程度等。
- 实验指导教师会对学生的科学论文写作进行指导。
评分规则
- 期末成绩总评分包括:平时实验成绩(占60%),科学论文写作(占10%)和期末口头报告成绩(占30%)。
- 学生所做各个实验的成绩以实际开展实验时数的比例为权重,计入平时实验成绩。
说明
- 最后更新:2011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