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马世红

姓 名马世红性别出生年月1963年3月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021-65642609
学 位博士职 务副系主任,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传真021-65104949
所在院系物理学系E-mailshma@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200433)
研究方向 非线性光学、功能超薄膜物理与器件、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1. 光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3学时;1届,112人
  2. 激光专题报告、研究生专业选修课、3学时;7届,约162人
  3. 前沿讲座、研究生专业选修课(英语讲授,1次)、3学时;1届,83人
  4. 科学讲座、本科生专业基础课、3学时;3届,约400人
  5. 物理前沿讲座、研究生专业选修课,3学时;1次,30人
  1. 普通物理实验(物理学系),2003年100人、2004年100人、2006年100人、2007年100人
  2.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2003年2人、2004年2人、2006年1人、2007年2人
  3. 物理实验基础(平台课程),2003年200人、2005年100人、2006年200人、2007年200人、2008年200人
  4. 毕业论文,2003年1人、2004年2人、2005年2人、2006年1人、2007年1人、2008年1人
  5. 指导研究生,2003级1人、2004级1人、2005级1人
  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支撑条件建设项目,参加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中;
  2.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仪器研究、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00年至2003年,参加者之一,现已完成。
  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支撑条件建设项目,参加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中;
  2.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仪器研究、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00年至2003年,参加者之一,现已完成。
  1.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研究与开发,《改革•创新•发展》(第一集)(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作者,2003年8月第一版, pp. 260-263
  2.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实践情况,物理实验,24卷11期,28-33,2004年11月
  3. 物体色度值的计算机模拟表征,物理实验,25卷2期,21-24,通讯作者,2005年2月
  4. 深化教学改革,创建“平台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25卷8期,1253-1257,第二作者,2005年8月
  5.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Designing and Research Physical Experi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Education, 209-213, August 25, 2005
  6.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实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 2005年第12期, 14-15, 第一作者,2005年12月
  7. 伦琴对电磁理论的重要贡献, 物理(Physics), 36卷4期,325-329, 通讯作者,2007年4月
  8. 扭转丝状液晶电光效应及电场响应的研究, 大学物理, 26卷12期, 48-52, 通讯作者,2007年12月
  9. 医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与实践,“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物理与工程(增刊),504-506,第一作者,2007年8月
  10. 线偏振光旋光角检测定位准确度的研究,大学物理,27卷2期,50-53,第二作者,2008年2月
  1. 2005年度复旦大学校长奖(教师个人奖);
  2.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2006年上海市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
  3. 2008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
  1. 《基础物理实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参编;
  2.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程》(含教师用书(光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参编;
  3. 《文科物理实验》,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即将出版,第一主编;
  4. 指导访问学者3名: 陈莹梅(2005,韶关学院),刘平安(2006,河南大学),李正平(2007,临沂师范学院);
  5. 在全国性高等学校的物理教学(含实验教学)研讨会上做邀请报告多次。
  1.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科研训练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2.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号60378035)“掺杂有序组装有机分子超薄膜热释电特性及应用”,人民币21万元, 已完成;
  3.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号10274014)“有机铁电超薄膜的相变特性研究”,人民币25万元, 已完成;
  4. 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 主持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光计划项目”,“有序组装分子超薄膜的光电特性及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研究”,人民币10万元,已完成。
  1. Sum-Frequency Generation of the Symmetric CH3-Stretching Vibration in Organized Molecular Ultrathin Films: Ultrafast Coupling Interaction Effect,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Vol. 257-258, 357-362, 2005 (第一作者)
  2. Pyr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 in alternating hemicyanine/NC Langmuir–Blodgett films incorporating barium ion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84-285, 74-77, 2006 (第一作者)
  3. Enhancement of ferroelectricity in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 films of weak-polar organic molecul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84-285, 419-423, 2006 (通讯作者)
  4.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cyanine dye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s by polarized UV-vis spectroscopy, SPIE Vol.6294, 62940G-01-07, 2006(第一作者)
  5.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er studies on new cyanine dye i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321, 2-6, 2008(通讯作者)
  • jpkc/mashihong.txt
  • 最后更改: 2008/05/30 20:27
  •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