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红(Shihong MA)
马世红,博士,教授
PhD, Professor
- Office: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恒隆物理楼245室 ;江湾校区物理科研楼S410室
- Office Hour:周五上午8:00-10:30
- Office Phone:021-65642609(邯郸路校区);021-31249050(江湾校区)
- e-mail:shma@fudan.edu.cn
- mobile:13651971268
目前工作及学术兼职
- 物理学系副主任(2007-2014)
-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2007-2010)
-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主任(2003-2006)
-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2006年,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负责人)
- 基础物理实验
- 大学物理学B(上、下)(秋季学期、春季学期)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018-2022)
- 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
- 中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2006-2014)
- 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化学学会有序分子膜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上海市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基地)常务副主任
- 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上海市物理学会高等学校物理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 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全国高等学校光学教学研究会理事
- 全国高等学校近代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 《物理实验》杂志编委(2004-2017)
- 《大学物理》杂志编委
- 《物理教学》杂志副主编(2024.05- )
教学与研究领域
物理教育研究(PER)、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功能超薄膜物理及其器件,非线性光学。
讲座、课程讲义和邀请报告
第一届大学物理课程论坛--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2005年10月南京)
-第一届(2006)海峽兩岸物理研討會暨物理學系主任聯席會議(由台湾淡江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承办,2006年10月3日-7日,台湾 台北縣淡水鎭),交流报告–“復旦大學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教學情况介绍”。
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大会邀请报告)-医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与实践(2007年8月杭州)
第三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科物理及科学素质教育类课程分论坛)邀请报告-复旦大学《文科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介绍 (2007年8月武夷山)
电磁学_第一讲, 电磁学_第二讲, 电磁学_第三讲, 电磁学_第四讲, 电磁学_第五讲, 电磁学_第六讲, 电磁学_第七讲, 电磁学_第八讲, 电磁学_第九讲, 电磁学_第十讲, 第1章-第5章(基本要求), Sorry for keeping you waiting.
-第十七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由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主办,泰山学院物理学系承办,2008年7月18-22日,山东泰安),大会报告——“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介绍新版《近代物理实验》教材的特色”。
-第四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科物理及科学素质教育类课程分论坛)邀请报告--《文科物理及文科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2008年7月31日-8月3日,呼和浩特)
-第五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医药类专业基础物理课程分论坛)邀请报告--《文科物理及文科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2009年5月23-24日,杭州)
-第四届(2009)海峽兩岸物理研討會暨物理學系主任聯席會議(由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承办,2009年8月23日-29日,安徽合肥),交流报告–“復旦物理學系本科學生的科研實踐”。
-2010年国外大学物理教学与教材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机械工业出版社主办,教育部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协办,2010年5月21~23日,北京),大会报告–“最新版本《西尔斯大学物理学》教材的特点”。
-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承办,2010年8月14日-19日,陕西西安),大会报告–“文科物理(理论与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教学实践介绍
中国物理学会2010年秋季学术会议(物理教学分会,2010年9月16日-19日,天津南开大学),邀请报告--复旦医科学生物理学课程的分层教学与实践
-中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2013年工作会议(由中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主办,常务理事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承办,2013年7月21日-7月25日,青海西宁),大会报告--“欧美物理学科教学考察及对比研究–中美物理学科课程设置对比研究报告”。
-高等学校文科物理及科学素质教育类通识课程建设骨干教师研讨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集美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承办,2013年8月4日-6日,福建厦门),大会报告–“《文科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和课程资源建设”。
-第八届(2013)海峽兩岸物理研討會暨物理學系主任聯席會議(由廣州中山大學物理學院承办,2013年8月25日-30日,廣東廣州),交流报告–“復旦物理學科優秀(拔尖)學生培養實施情况介紹”。
-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建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之一:中学与大学物理教学衔接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系承办,2013年10月18日-20日,北京),邀请报告–“复旦大学物理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阶段性总结”。
-2014年上海高校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由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承办,2014年1月15日,上海),邀请报告–“国内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历史回顾——从“虞福春教授的一封贺信”谈起”。
-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工作会议(由广西大学实验设备处、教务处承办,2014年12月5日,广西南宁),交流报告–“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案例介绍–复旦大学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介绍”。
-上海市物理学会高等学校物理教学委员会2015年教学交流活动暨复旦大学第六期研修班“学生学习评价”现场研修活动(由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上海市物理学会高等学校物理教学委员会、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2015年10月13日),交流报告–“美国高校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及其启示 —— 以俄亥俄州立大学“大学物理学”课程为例”。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理学院教学研讨活动(2015年10月16日),邀请报告–“美国高校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及其启示 —— 以俄亥俄州立大学“大学物理学”课程为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新任教师培训班活动(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复旦大学,2015年12月10日),培训报告–“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大学物理学”课程为例”。
-上海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6年4月7日),邀请报告–“美国高校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及其启示——以俄亥俄州立大学“大学物理学”课程为例”。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学研究学术报告系列(8),2016年6月3日,邀请报告–“美国高校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及其启示——以俄亥俄州立大学“大学物理学”课程为例”。
-2017年全国TEAL教学研讨会(由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主办,2017年9月21日-24日,南开大学,天津),邀请报告–“本科生基础物理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关联度研究”。
-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中山大学物理学院,2017年11月24日-26日,中山大学,广州),邀请报告–“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2017年12月2日,上海),邀请报告-–“本科生基础物理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关联度研究”。
-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教学提升:同行交流与教书育人”座谈会(2017年10月25日),主题发言–“青年教师面临教学、科研等多层挑战,如何稳步成长,并在教学领域高效地提升?”。
-上海市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春季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承办,2018年1月20日),邀请报告–“新高考背景下本科生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二十二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由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 新能源与电子工程学院主办,盐城师范学院,2018年8月15日18日),邀请报告–“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大学物理学”课程为例”。
-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工作会议(2018年11月17日,山东大学,济南),主题发言–“新高考视域下本科生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工作会议(2018年12月15-16日,中山大学,广州),主题发言–“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实践)教学的新动向——浅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
-上海市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春季会议(由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承办,2019年1月12日),邀请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实践)教学的新动向——教育部高校两个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浅析”。
- 中国物理学会2019年秋季学术会议(物理教学分会,2019年9月19日-22日,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邀请报告--“美国高校物理教育(学)情况及其启示 —— 一个“局外人”的管窥”。
- 物理学术竞赛十周年暨学生素质教育新模式研讨会(2019年11月15日-17日,南开大学,天津),大会邀请报告–“对学生素质教育(学)的思考———域外教育模式和教学过程的启示”。
- 上海市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年春季会议(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承办,2021年1月10日),邀请报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物理概念及其教学重难点的思考”。
- 上海市2021年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双新实施骨干教师培训(物理学科)(由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培训的总体设计与实施,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负责协调培训作业设计及评价;上海市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以及高中物理教材编制团队负责培训培训内容的设计与讲授。 第一场:2021年6月5日 - 6月6日,地点: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第二场:2021年6月19日 - 6月20日,地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培训报告–“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 科学探索是如何进行的以及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 2021年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材建设研讨会及2021年文科物理及科学素质教育类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2021年7月18—20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文科类物理课程工作委员会主办,嘉兴学院数据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理科事业部物理分社协办),邀请报告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实践 —— 兼谈本科人才培养”。
- 中国物理学会2020/2021年秋季学术会议(物理教学分会,线上会议,2021年10月23日-24日,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邀请报告--“国内外物理教育研究(PER)的新动态 —— 兼谈综合性大学培养卓越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初步探索”。
- 第六届复旦大学“教学学术分享日”(主办: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线上会议,2021年12月29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邀请报告--“Logistic模型在基础物理课程评测中的应用 —— 以光学课程为例”。
- 上海市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春季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物理学系物理实验中心承办,2022年1月9日),邀请报告–“科学探索是如何进行的以及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 “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暑期专题学术会议(主办:全国高等教育教学督导协作组,线上会议,2022年7月27日-30日,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邀请报告—-“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数字化转型与课堂教学评价双向赋能”专题研修班(主办:清华学堂在线,线上会议,2022年11月2日-5日),邀请报告—-“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 以复旦大学为例”
- 中国物理学会2022年秋季学术会议(T-物理教育分会,线上会议,2022年11月19日-20日,广东省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邀请报告--“Logistic模型在基础物理课程评测中的应用 —— 以光学课程为例”。
教学笔记文档
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与文化》:导言, 第一章_两种文化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_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章_从静电现象到电磁波, 第四章_光的本性是什么, 第五章_打开微观世界研究大门的三大发现,第六章_物质观的革命--量子论,第七章_热力学基础 熵与概率 统计规律性,第八章_时空观的革命-相对论,第九章_物理亦文化.
指导本科学生发表论文(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科研实践、基金委人才培养基金科研训练子课题项目)
- 伦琴对电磁理论的重要贡献-游胤涛(2003级)
- 物体色度值的计算机模拟表征-周良成、王一凡(2000级)
- 扭转丝状液晶电光效应及电场响应的研究-李涛(2003级)
- 弗兰克-赫兹实验中温度与电子平均自由程的关系-蔺明婕、俞颉翔(2005级)
- 普通光谱仪用于混色物理实验-陈思(2004级)
- 利用数码相机(CCD)测量所在地区纬度-唐爽(2005级)
- 基于彩虹光学原理测量介质材料折射率的新方法-王奇思、孙健(2008级)
- 弗兰克_赫兹实验中电流信号强度随温度变化的现象- 唐爽(2005级)
- 组合式黑体辐射实验装置的搭建和探究-杨平京(2009级)
- 夫琅禾费衍射光强的反常分布和MATLAB模拟-刘希、任天航(2010级)
- 流体黏度的实验研究-俞天伦(2011级)
- 模块化光电倍增管实验开发-马国悦(2011级)
- 智能手机运用于折射率测量实验-靳又嘉(2015级)
- 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可行性研究及其主要内容的设计-王思淇(2012级)
推荐读物
参考书籍
- 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欧内斯特•博耶 原著,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译(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教授、院士作序),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第一版
-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研究,项建英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美] 易社强 著; 饶佳荣 译,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英文版:Lianda, 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 美国大学物理学科教学、科研史研究(1876-1950年),周志发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 诚实做学问:从大一到教授,李普森 著,郜元宝,李小杰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
- One Hundred Reasons To Be a Scientist, 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press, 2004 (中译本:成为科学家的100个理由,阿卜杜斯•莎拉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编著,赵乐静 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 What the Best College Teachers Do, Ken Bai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中译本: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2014年5月第二版)
- Advice for new faculty members, Bobert Boice, Pearson Education Press, 2000(中译本: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 Berkeley Physics Laboratory(2nd edition), Alan M. Portis and Hugh D. Young, McGraw-Hill Company,1971(中译本:大学物理实验(伯克利物理实验),[美]A. M. 波蒂斯,H. D. 杨 著,本书翻译组 译,科学出版社,1982年2月第一版)
- 近代物理实验(第三版),吴思诚等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新编基础物理实验,吕斯骅、段家忯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物理实验研究,朱鹤年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新概念物理实验测量引论,朱鹤年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大学物理实验(第一册∼第四册)(第二版),霍剑青等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物理实验,威廉•H•卫斯特发尔,王福山 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大学物理实验,贾玉润、王公治等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 基础物理实验,沈元华、陆申龙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戴乐山、戴道宣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新世纪物理学,德国物理学会 编著,中国物理学会 翻译,山东教育出版社
- The Prism and the Pendulum:the Ten Most Beautiful Experiments in Science, Robert P. Crease,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New York
-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6th Edition,David Halliday,Bobert Resnick,Jearl walker,John Wiley & Sons,Inc. (有中译本)
- Great Experiments in Physics, Morris H. Shamos,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 (有中译本)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教育背景
博士, 1995年7月,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博士后, 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日本国理化学研究所(RIKEN)(STA Fellow)
访问学者,2015年3月 – 2015年8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物理学系(物理教育研究(PER))
工作经历
教授, 2003年12月–至今
副教授,1997年5月 – 2003年11月
讲师,1995年9月 – 1997年4月
相关著作Publications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余篇,其中代表性的论文为:
- The STEM Aspirations of China's Future Workforce,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2023) 32: 567–582,https://doi.org/10.1007/s10956-023-10044-1
- Thickness Dependence of Ferroelectricity in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 Films of Hemicyanine Dyes,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12(1), 680-684, 2012
-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er studies on new cyanine dye i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321, 2-6, 2008
- Linear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in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s of new cyanine dye,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321, 7-10, 2008
- Enhancement of ferroelectricity in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 films of weak-polar organic molecul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84-285, 419-423, 2006
-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on a novel cyanine dyes in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84-285, 414-418, 2006
- Pyr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 in alternating hemicyanine/NC Langmuir–Blodgett films incorporating barium ion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84-285, 74-77, 2006
- Pyroelectric activity in polar hemicyanine Langmuir-Blodgeet multilayer films, Chinese Optics Letters, 3 (Supplement), S68-S70, 2005
- Sum-Frequency Generation of the Symmetric CH3-Stretching Vibration in Organized Molecular Ultrathin Films: Ultrafast Coupling Interaction Effect,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57-258(1-3), 357-362, 2005
- Polarization of Hemicyanine Langmuir-Blodgett Films, Chin. Phys. Lett., 21(5), 952-954, 2004.
- Ferroelectricity of weak-polar organic molecules in alternate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 film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8(20), 2176-2179, October 2003
- Optimization of pyroelectric properties in ultrathin organized moleculer films, Acta Physica Sinica, 52(1), 197-201, Jaunary 2003
- Pyroelectricity in alternating ultrathin organized molecular films incorporating barium ions, SPIE Vol.4795, 107-112, 2002
- Ultrafast coupling interaction in organized molecular ultrathin films, RIKEN Review, 49, 38-40, October 2002.
- Ferroelectric Hemicyanine dye Langmuir-Blodgett Films, J.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21(3), 49-52, 2002.
- Ferroelectricity of a hemicyanine dye in ultrathin organized molecular films: hysteresis and pyroelectric effects, Applied Physics Letter, 74(14), 2065-2066, April 5, 1999
- The third-order nonlinear-optical propert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state of nanoscale Ag particles dispersed in silicon oil,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34(2), 217-224, 1999
-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investigation on molecular orientation i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poled by electric fields, Optics Communications, 152, 371-375, July 1998.
- Photo-luminescence of fullerene[60] in ultrathin ordered films: dissociation of molecular aggregat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3(12), 1004-1008, June 1998.
- Spectral and dynamic characterizations of aggregation in hemicyanine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30, 2923-2927, 1997
-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1-Benzyl-2-hydro[60]fullerene assemblies in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s, Chemical Physics Letter 280, 308-314, December 5, 1997
-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in interleaving hemicyanine/nitrogencrown Langmuir- Blodgett multilayer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30(19), 2651-2655, 1997.
- Structural and optical nonlinear characterizations of Langmuir-Blodgett films of 1-benzyl-9-hydrofullerene-60,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00 (41), 16629-16632, 1996.
-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nvestigations on the aggregation behavior in phenylhydrazone and hemicyanine Langmuir- Blodgett multilayers, Langmuir 11(7), 2751-2754, July 1995.
- Quadratic dependence of second harmonic intensity on the layer number i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of a hemicyanine derivative interleaved with a new compatible spacer, Optics Communications 111(5,6), 513-516, 15 October 1994.
教学研究相关论文
- 开设实验选修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物理实验,22卷 3期,27-29页, 2002年3月
-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研究与开发,《改革·创新·发展》(第一集)(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pp. 260-263.
-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实践情况,物理实验,24卷11期,28-33,2004年11月
- 深化教学改革,创建“平台物理实验”,物理实验,25卷8期,1253-1257,2005年8月
- 医药类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物理实验,25卷12期,20-22, 2005年12月
-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实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 2005年第12期, 14-15, 2005年12月
- 漫谈教学用分光计,物理实验,27卷2期,40-41,45, 2007年2月
- 测量不确定度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物理实验,27卷5期,31-34,44, 2007年5月
- 线偏振光旋光角检测定位准确度的研究,大学物理,27卷2期,50-53,2008年2月--指导的访问学者的学术论文
- 最新版本《西尔斯大学物理学》教材的特点,“2010年国外大学物理教学与教材研讨会(会议论文集)”,p.69-75,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
- 熊泽本, 马世红,美国基础物理实验教科书(讲义)的特点分析,大学物理,36卷5期,53-61,2017年5月(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国内访问学者)
- 熊泽本, 马世红,中美基础物理实验教科书的对比与启示,物理与工程,27卷3期,12-19,2017年6月(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国内访问学者)
- 熊泽本, 马世红,基础物理实验教科书的对比与分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36卷10期,186-190,222,2017年10月(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国内访问学者)
- 顾恩遥,段秀洋,魏心源,高渊,马世红,基于Labview实现对计算机实测系列实验的现代化改造,大学物理,36卷10期,72-76,2017年10月(第一、二作者为本科生)
- 马世红,蒋平,中国美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比较,物理与工程,27卷5期,15-27,2017年10月
- 熊泽本, 马世红,光学隧穿现象的实验研究,大学物理,37卷3期,38-43,2018年3月(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国内访问学者)
- 潘小青,马世红,首届全国高校物理实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后的思考,物理与工程,28卷3期,34-37,2018年6月(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国内高级访问学者)
- 靳又嘉,马世红,智能手机运用于折射率测量实验,物理与工程,31卷1期,92-95,2021年2月(第一作者为复旦大学2015级物理学系本科生)
- 丁奕,田凌晖,马世红,包雷,美国高校面向职前教师培养的专业伦理课程:发展历程、目标定位与实践路径,复旦教坛,2024,22(03):111-118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 Inquire into Optical Tunneling in Introductory Physics Lab of Fudan, 2017 AAPT Summer Meeting(Session: Introductory Labs/Apparatus), Contributed talk, p.85, Cincinnati, OH, July 22-26, 2017
-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s Learning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2017 AAPT Summer Meeting(Session: Physics Education Resarch II), Poster talk, p.110, Cincinnati, OH, July 22-26, 2017
-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of Basic Physics Curriculu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Correlation, 2018 AAPT Summer Meeting(Session: Physics Education Resarch), Poster talk, p.95, Washington, DC, July 28-August 1, 2018
- Constructed and Investigation on Combined Black-Body Radiation Facility, 2019 AAPT Summer Meeting(Session: Upper Division/Graduate Labs), Oral talk, p.94, Provo, UT, July 20-25, 2019
- Smart Phone applied in Measurement Refractive Index,2020 AAPT Virtual Summer Meeting (Session: Labs/Apparatus II), Poster talk, p.116, July 19-22, 2020
-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Viscosity of Fliuids, 2021 AAPT Virtual Winter Meeting (Session: Labs/Apparatus), Poster talk, p.68,January 9-12, 2021
- Chromaticity Simulation Using Software Program,2021 AAPT Virtual Summer Meeting (Session: Computer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 in Labs), Poster talk, July 31-August 4, 2021
- Study on attainment of learning-objectives and practical-effects in introductory-physics course, 2022 AAPT Virtual Winter Meeting (Session: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 Poster talk, January 6-8, 2022
- The Assessment of Introductory-Physics Course by Item Response Theory, 2023 AAPT Summer Meeting (Session: Introductory Courses), Poster talk, C 301,P.25,July 15 -19, 2023
- The New method to measure medium material’s index of refraction based on optical principle of rainbow, 2024 AAPT Summer Meeting (Session: Labs/Apparatus), Poster talk, E 452, P.84, July 6-10, 2024
科研经历
1989年9月- 1992年7月, 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硕士生。 硕士论文:有机染料光学超薄膜的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性研究。
1992年9月- 1995年7月,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博士生。博士论文: Langmuir-Blodgett膜的结构和光学非线性研究。研究邻域:有序组装超薄膜和非线性光学。
1995年8月至1998年9月,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师。 研究邻域:有机分子超薄膜和表面、界面非线性光学。
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日本国理化学研究所(RIKEN),访问研究员(STA Fellowship),研究邻域:和频产生(SFG)技术在表面、界面中的应用。
2000年10月至今,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师。研究邻域:表面、界面非线性光学;有序组装超薄膜的铁电性和热释电性及其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
科研基金
- 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主持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项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横向项目,编号SHMEEA2018XYKYWULI)“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评价维度和指标研究”,进行之中。
-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代号J1103204)“复旦大学物理学基地_能力提高项目之科研训练子课题”,已结题。
-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参加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子课题,代号2011CB922004)“光子晶体能带调控及新效应研究”,已结题。
-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代号J0730310)“复旦大学物理学基地_能力提高项目之科研训练子课题”,已结题。
-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号60378035)“掺杂有序组装有机分子超薄膜热释电特性及应用”,已结题。
-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代号10274014)“有机铁电超薄膜的相变特性研究”, 已结题。
- 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 主持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光计划项目”,“ 有序组装分子超薄膜的光电特性及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研究”,已结题。
- 2002年5月至2005年4月, 主持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热释电LB薄膜红外探测器的机理及应用研究”,已结题。
- 2001年5月至2003年4月, 主持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阳离子掺杂热释电LB薄膜红外光谱特性研究”, 已完成。
- 1997年10月-2001年12月, 主持国家攀登基金项目子课题“有机分子掺杂玻璃波导光学非线性效应及器件研究”, 已完成。
- 1998-2001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代号19704004) “电场调制光谱法研究有机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色散”, 已完成。
- 1994-1997年,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子课题“LB膜制备及其光学非线性研究”, 已完成。
- 1995-1997年,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 (代号 19434011) “表面和界面的光学非线性超快过程研究”, 已完成。
- 1992-1995年, 参加国家863基金项目 (代号715-07-02-03) “LB薄膜及其在非线性光学上的应用”, 已完成。
- 1997年5月至1999年4月, 主持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LB薄膜的光谱特性及其红外探测应用可能性”,已完成。
- 1996年5月-1998年5月, 主持复旦大学科研处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 “C60衍生物有序分子膜的光物理特性”, 已完成。
奖 励
- 王文澄、郑家骠、陆兴泽、王恭明、刘丽英、蒋红兵、马世红、章志鸣,“表面、界面及超薄膜的非线性光学效应”获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陆兴泽、王文澄、马世红、徐建华、韩奎,“有序分子膜及其他二维结构的光学非线性研究”获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01年被授予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
- 2002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
- 2005年度复旦大学校长奖(教师个人奖)。
- 2008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
会员资格
* 1988年11月 - 中国物理学会
* 1995年10月 - 中国光学学会
* 2002年02月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 2004年03月 - 中国化学学会。
业余爱好
游泳、羽毛球、排球、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