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级(FH实验)的研究实验

  1. 实验负责人:张映辉
  2. 小组成员:蔡俊 万建国 罗旭东 代如成
  • *月*日版本:

修改中的版本

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J.Franck)和赫兹(G. Hertz)采用慢电子(能量小于几十eV)与稀薄气体的原子碰撞的方法研究证实原子能级的存在,获得了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弗兰克一赫兹实验至今仍是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中用“拒斥电压”筛去小能量电子的方法己成为广泛应用的实验技术。 这个实验表明:一切理论必须经过实践(实验)的检验(证实)才能成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观察、测量电子与原子碰撞前后电子能量的变化情况(即用示波器观察F-H管板极电流 随栅极电压 变化的输出波形,并测出 随 变化的值),由 - 曲线,求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进一步计算相应氩原子所辐射光的波长。

证明氩原子存在能级:进一步研究 - 关系曲线,证明氩原子能级的存在。 测量汞的电离电位

研究灯丝电压的改变对本实验的影响,对第一激发电位的影响。

设计一个方案,测量氩原子的较高激发电位及电离电位。并与理论值比较,分析影响实验精度的主要因素。

弗兰克-赫兹实验仪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设计实验测量方案。

玻尔提出的原子理论、原子第一激发电位的测量、原子存在能级的证明、较高激发电位的测量、电离电位的测量、拒斥电压法。

原子物理、量子理论、气体放电。

塞曼效应、光磁共振。

讨论区

恳请大家指点。张映辉
  • public_forum/lab_standard/advlab/franck-hertz/start.txt
  • 最后更改: 2020/01/31 12:26
  • 由 rcd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