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主讲教师(4)——马世红

姓 名马世红性别出生年月1963年3月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021-65642609
学 位博士职 务副系主任,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传 真021-65104949
所在院系物理学系E-mailshma@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200433)
研究方向 非线性光学、功能超薄膜物理与器件、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1. 光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1届,112人
  2. 激光专题报告:研究生专业选修课、3学时;7届,约162人
  3. 前沿讲座:研究生专业选修课(英语讲授,1次)、3学时;1届,83人
  4. 科学讲座:专业基础课、3学时;3届,约400人
  5. 物理前沿讲座:研究生专业选修课,3学时;1次,30人
  1. 普通物理实验(上):2006年100人、2007年100人
  2.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2006年1人、2007年2人、2009年2人
  3. 物理实验基础:2005年100人、2006年200人、2007年200人、2008年200人
  4. 毕业论文:2005年2人、2006年1人、2007年1人、2008年1人,2009年2人,2010年1人
  5. 指导研究生:2005级1人、2008级1人
  6. 近代物理实验I/A:6学时/周,2009年-至今,每学期约100人
  7. 科研实践:2008年和2009年各1人
  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支撑条件建设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参加人,2008年1月-2010年12月
  2.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大学物理实验(教育部),主讲教师,2008年10月-2010年11月
  3.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2007年11月-2010年10月
  4. 上海市精品课程课程建设——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上海市教委),负责人,2006-2010年
  1. 物体色度值的计算机模拟表征,《物理实验》第25卷第2期第21页,通讯作者,(2005)
  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Designing and Research Physical Experi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Education, 第209页, 第一作者 (2005)
  3.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实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第12期第14页, 第一作者(2005)
  4. 伦琴对电磁理论的重要贡献, 《物理》第36卷第4期第325页, 通讯作者(2007)
  5. 扭转丝状液晶电光效应及电场响应的研究, 《大学物理》第26卷第12期第48页, 通讯作者(2007)
  6. 医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与实践,“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物理与工程(增刊)》第504页, 第一作者(2007)
  7. 线偏振光旋光角检测定位准确度的研究,《大学物理》第27卷第2期第50页,第二作者(2008)(指导的访问学者)
  8. 弗兰克-赫兹实验中温度与电子平均自由程的关系,《物理实验》第29卷第3期第 39页,通讯作者(2009)
  9. 普通光谱仪用于混色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第29卷第6期第38页,通讯作者 (2009)
  10. 利用数码相机(CCD)测量所在地区纬度,《大学物理》第28卷第7期第56页,通讯作者(2009)
  1. 2005年度复旦大学校长奖(教师个人奖)
  2.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上海市精品课程(2006-2010年),课程负责人
  3. 2008年度复旦大学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
  4. 2009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5. 2009年“文科物理(理论与实验)”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实验部分负责人
  1. 《文科物理实验》,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第一主编
  2. 指导访问学者3名: 陈莹梅(2005,韶关学院),刘平安(2006,河南大学),李正平(2007,临沂师范学院)
  3. 在全国性高等学校的物理教学(含实验教学)研讨会上做邀请报告多次
  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科研训练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子课题负责人,2008年1月-2010年12月
  2. 掺杂有序组装有机分子超薄膜热释电特性及应用(自然科学基金委),主持人,2004年1月-2006年12月,已完成
  3. 有机铁电超薄膜的相变特性研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持人,2003年1月-2005年12月,已完成
  1. Sum-Frequency Generation of the Symmetric CH3-Stretching Vibration in Organized Molecular Ultrathin Films: Ultrafast Coupling Interaction Effect,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Vol. 257-258, 357-362, 第一作者(2005)
  2. Pyr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 in alternating hemicyanine/NC Langmuir–Blodgett films incorporating barium ion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84-285, 74-77, 第一作者(2006)
  3. Enhancement of ferroelectricity in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 films of weak-polar organic molecul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84-285, 419-423, 通讯作者(2006)
  4.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cyanine dye Langmuir-Blodgett multilayers by polarized UV-vis spectroscopy, SPIE Vol. 6294, 62940G-01-07, 第一作者(2006)
  5.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er studies on new cyanine dye in Langmuir-Blodgett film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321,2-6,通讯作者(2008)
  • 以上信息截止填表日期。 — 2010/03/20 11:26
  • jpkc/mpl/mashihong.txt
  • 最后更改: 2010/04/11 16:29
  • (外部编辑)